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林奮強案

20121030(二【本報sun訊】因準確預測樓市而獲邀加入行政會議的林奮強,在政府上周五出狠招打擊樓市炒風前兩個月內,連沽西半山兩個豪宅物業,估計獲利逾千萬元,在網上惹來揣測其行會成員身份有否令他早悉天機。林奮強則強調,他今年七月出任行會成員時,已明言會短時間內出售手頭上四至五項物業套現養家,澄清連沽兩單位與政府出招無關。

按照行政會議記錄,林奮強原先在港持有二十多個住宅單位,但本月四日及二十二日,林先後通知行政會議秘書處,已將位於西半山的兩個住宅單位沽出,其中本月二十二日的申報,更距離政府出招只有四日,引來外界揣測。根據土地註冊處記錄,林奮強是於九月二十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以九百九十五萬元沽出西半山堅道寶華軒十四樓B室八百多平方呎的單位,獲利近六百萬元,之後他再沽出同一大廈同一樓層約八百平方呎的C室單位,但是由於土地註冊處未見交易記錄,未知他簽訂合約的日期及售價。

上周離港 不知辣招

林奮強回覆本報查詢時澄清,他十月二十一日離開香港,上周六始回港,政府出招當日仍身在海外,對出招毫不知情。他強調上周因離港沒有出席行會,而對上一次出席行會已是本月十六日的事,當時政府並無表示要出招。

林奮強又指出,他七月上任行會時,已表明會在短時間內出售手頭上的四至五項物業,應付未來需要,「自己五年內全職做行會,做義工,完全無收入,即使行會份人工都捐埋出嚟,咁我屋企有老有嫩,我都要啲錢嚟傍身!」他強調自己「乾淨過乾淨」,對得住天地良心。他指今次出現美麗的誤會,純綷是因為售樓的時間敏感,「其實我放咗好耐幾個月,咁啱依家到價,一個單位九月頭賣,一個十月頭,我已經按規定十四日內申報,我又唔係炒家,持有寶華軒兩個單位十一年,有錢賺都好合理。」

20130802AM730
早放售物業 行會商辣招不在港 律政司:林奮強無掌機密資料
被指政府推出「辣招」前偷步賣樓涉嫌以權謀私的林奮強,廉署經調查9個月後,律政司最終因證據不足決定不作檢控。負責此案的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2)表示,無證據顯示林奮強掌握行會機密資料賣樓圖利,並強調處理事件並無政治考慮,律政司長袁國強亦指當局已確保大公無私。

廉署及律政司昨日罕有地分別對結案作交代,廉署在聲明中表示,去年10月底接獲有關林奮強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及提供非法利益的投訴,已完成調查,並向律政司徵詢法律意見,律政司決定不會向涉案人士作出檢控。廉署已就有關調查結果向獨立的「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匯報,委員會同意廉署不需繼續調查。

袁國強:處理大公無私
律政司長袁國強表示,由於他與林奮強都是行會成員,為了避嫌,他已授權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處理,強調律政司已確保在處理事件上大公無私。袁國強說,刑事檢控專員已親自看過證據和相關法例,認為不應作出檢控,而為確保程序公義和向市民交代這宗敏感事件,律政司已轉聘獨立的刑事資深大律師,給予獨立專業的法律意見,該名資深大律師的結論亦指法律上不應有任何檢控。他補充,廉署調查案件後,亦同意刑事檢控專員和獨立的法律意見。

無向經紀提供額外佣金
薛偉成在記者會解釋決定不檢控的理據時說,林奮強與妻子於去年6月初放售物業,當時林奮強仍未出任行會成員,但政府內部在去年8月才考慮相關的遏止樓市措施,而且行會於去年1026日商討壓抑樓市措施,當時林奮強不在香港,並無出席會議,按有關時序,林奮強並無運用行會的機密資料出售物業圖利,而他亦只是向經紀支付1%佣金,並無提供額外佣金。
薛偉成說,檢控與否需考慮證據是否足夠,但認為林奮強並無做錯,亦無證據支持投訴成立。他強調今次決定是公正及透明,亦無政治考慮。

另外,林奮強昨即時辭去行會職務,是繼張震遠後,梁班子第二名行會成員請辭。行會成員葉劉淑儀說,高興廉署還林奮強清白,亦可解決對方長期休假問題,而對方辭職是個人決定,不會對行會造成影響。另一行會成員鄭耀棠對林奮強辭任表示婉惜,他指香港現時的政治生態,打擊林奮強等人服務大眾的心願,他們遭受謾罵、惡意攻擊,甚至因公職而為家人帶來不必要的影響,這種政治生態若持續,將是香港的悲哀。

投訴人:不檢控感無奈
兩名曾向廉署舉報林奮強的政黨人士,昨分別收到廉署通知,指因證據不足而終止調查。投訴人之一的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對結果無奈,他指林奮強雖免受刑事檢控,但他對賣樓收益的差價先後發表3個不同版本,其誠信備受質疑,已失去行會成員應有公信力,其辭職是避免進一步拖累政府和行會公信力。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亦說,雖然廉署認為證據不足,但林奮強確實在事件中有得益,早應請辭下台,又指梁振英及發展局長陳茂波等均毫無誠信,應效法林奮強及早鞠躬下台。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林奮強去年便應辭職,以減低對政府威信的損害,但現時才辭職,只是以個人榮辱置於政府有效運作之上。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葉健民建議,政府應趁機重組管治團隊。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尊重及接受律政司的決定,他稱暫時披露的證據中,並無明顯地構成犯罪行為,而且律政司一直採取恰當程序來決定檢控與否,故相信與政治無關。

政府於去年10月底推出兩辣招遏抑樓市,有「樓市大好友」之稱的行會「樓王」林奮強,被揭發在政府出招前不足一個月內,先後沽出西半山寶華軒兩個豪宅單位,帳面獲利逾千萬元,林奮強當時指對政府出招毫不知情,但解畫前言不對後語,先自揭叫價較巿價低,差價歸地產代理,其後改口指與妻子溝通出現「誤差」,被質疑偷步賣樓及提供非法回佣,有政黨向廉署舉報,廉署於去年11月立案調查,但林奮強一直無辭職,只向行會申請休假。

刑事檢控專員就林奮強案的聲明

  以下為律政司刑事檢控專員薛偉成資深大律師今日(八月一日)就林奮強案發表的聲明︰

  201210月底,廉政公署(廉署)接獲投訴,指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林奮強先生及其太太透過多間公司出售所持有4個物業。

  在案件開始時,律政司司長(司長)授權刑事檢控專員處理案件,避免因林先生是司長在行政會議的同事而可能產生偏頗的印象。

  廉署對本案展開全面調查,並於20135月底向刑事檢控專員提交最後報告以供考慮。

  刑事檢控專員研究本案,並委託香港一名資深大律師,即鄧樂勤資深大律師,引用法律及既定的檢控政策考慮證據,就應否檢控林奮強夫婦,提供獨立法律意見。

  20137月底,鄧樂勤先生向刑事檢控專員提交了最終意見,建議不檢控林奮強夫婦。

  刑事檢控專員考慮了資深大律師的意見、有關證據、法律及所有其他相關材料。他認為本案沒有充分證據,因而沒有合理機會使林奮強夫婦達至定罪。

  刑事檢控專員向司長說明他作出決定的依據。司長研究過有關材料後,同意刑事檢控專員的決定。

檢控準則

  根據《檢控政策及常規》,檢控人員決定是否作出檢控,必須考慮兩點。首先,是否有充分證據支持提出或繼續進行法律程序?第二,假使證據充分,提出檢控是否符合公眾利益?見第7.1段。

  除非檢控人員認為已有可接納、實質及可靠的證據證明某人已干犯一項法律上已知的刑事罪行,否則不該提出或繼續檢控。正確的標準是衡量是否有合理機會達到定罪。見第8.1段。

有關投訴

  201271日,林先生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當局在20121027日推出新措施,以買家印花稅和增加特別印花稅的款額及延長其時限規管物業市場。有關投訴指林先生可能利用了他以行政會議成員身分所取得受保密權涵蓋的資料,放售4個物業。有關投訴亦指,他向代理銷售這些物業的經紀提供額外佣金的做法,是香港法例第201章《防止賄賂條例》第92)條所指的向代理人提供利益。

相關罪行

  要理解本案的決定,須扼要闡述刑事罪行的相關方面,因這些方面是評估所得證據的基礎。

  廉署所調查的指控主要針對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及向代理人提供利益罪。

  如有以下情況,即屬干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

(1) 犯案者為公職人員;
(2) 在擔任公職或與擔任公職有關的情況期間;
(3) 藉作為或不作為,故意作出失當行為;例如故意疏忽職守或沒有履行職責;
(4) 沒有合理辯解或理由;及
(5) 考慮到有關公職和任職者的責任、他們所尋求達致的公共目標的重要性及偏離責任的性質和程度,而釐定有關的失當行為屬於嚴重而非微不足道。請參閱香港特別行政區 岑國社 [2001] 3 HKLRD 399一案;香港特別行政區 冼錦華 2005 8 HKCFAR 192一案。另請參閱香港特別行政區 黃連基 [2012] 2 HKLRD 898一案,根據該案,公職人員的行為失當必須是與他為公眾利益而可行使的權力和職責有關。

  第201章《防止賄賂條例》第92)條規定必須證明:

1)存在主事人/代理人的關係(見Ng Siu-chau 香港特別行政區 (2000 3 HKCFAR 621案,香港特別行政區 Fung Hok-cheung [2008] 3 HKLRD 846CA)案);

2)有向代理人提供利益,而情況符合《防止賄賂條例》第22)(a)條條款的定義;

3)屬《防止賄賂條例》第21)條定義所指的利益;

4)提供利益作為作出有關行為的誘因或報酬,或由於作出有關行為而提供利益;

5)代理人在與其主事人的事務或業務有關的事上,作出以下行為:

 (i)作出或不作出與其主事人的事務或業務有關的作為;或
 (ii)在與其主事人的事務或業務有關的事上對任何人予以或不予優待或虧待(見廉政專員 Ch'ng Poh [1997] HKLRD 652PC)案)。

使用機密資料

  據我們所知,冷卻樓市措施在20121027日實施。廉署搜集的資料顯示,林先生在20126月初知悉將獲委任為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在差不多同一時間,林太委託某地產代理一名地產經紀出售4個物業。201271日,林先生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政府高級官員在20128月底開始討論規管樓市的實質措施。2012913日,財政司司長就推出有關措施發出指示。20121017日,政府高級官員決定於20121026日宣布有關的具體措施,並在翌日實施。20121025日,行政會議安排在20121026日舉行會議,討論有關建議。林先生當時不在香港,沒有出席會議。

  所得的資料清楚顯示,林先生在出售有關物業的事件中,沒有使用該等資料。根據有關證據,該等物業在20126月初在市場放售,遠早於政府高層就落實冷卻樓市措施作出考慮或進行討論的時間。該等措施其後在20121027日實施。

  正如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向廉署表示,有關買家印花稅的建議首次在2012823日會議上進行討論,而在制訂有關新措施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徵詢行政會議任何非官守成員(包括林先生)的意見,亦沒有與他們進行討論。事件上看來,林先生沒有其他途徑可收到有關新措施的資訊或得悉這些措施。無論如何,政府高層在20128月底才討論這些事項,因此,他不可能在此之前收到有關措施的資訊或得悉這些措施。

  本案根本沒有證據證明林先生干犯了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

  林先生在20121031日及111日接受電台訪問。他在20121031日的訪問中解釋,為了避免任何可能出現的利益衝突,他決定在擔任行政會議成員期間不進行任何物業買賣,但他希望籌集資金以應付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於是決定出售部分物業。

額外佣金

  根據地產經紀向廉署作出的陳述,林太在20126月初委託他銷售該4個物業時向他表示,如果該等物業以高於她開出的底價售出,便會把差額給予促成交易的經紀,作為額外佣金。然而,該經紀向林太解釋,這建議並不可行,原因是他所屬的地產代理的政策規定,必須在臨時買賣合約中向買賣雙方披露所有佣金,而買家一般都不會同意讓經紀收取額外佣金。林太的回應是,若然如此,便會捐出差額。這是林太唯一一次提及額外佣金。儘管如此,該名經紀仍在地產代理的電腦系統輸入一項資料,說明假若售價高於底價,差額便歸該名經紀所有。

  地產代理的行政總裁亦表示,賣家和買家向各自的經紀支付的佣金金額,不論是高於或低於一般的購入價的1%,均須向另一方和地產代理全面披露。

  其後該地產代理只在20129月賣出1個物業。負責該宗買賣交易的經紀確認並無獲支付額外佣金。201210月,林先生向朋友的妻子售出該4個物業中的另外一個,當中沒有牽涉該地產代理或任何其他地產經紀。其他兩個物業均沒有售出。

  林太委託的經紀向廉署表明,在20126月某天,林先生在與他的電話對話中表示將會義務擔任公職,因此出售有關物業以籌措資金。其間並無提及額外佣金。

  在20121031日的電台訪問中,林先生提及額外佣金,但在111日的電台訪問中,他補充說,把賣價與底價之間的差價捐出的建議曾在他太太與經紀討論期間提出。

  有關額外佣金的討論,只在20126月林太與物業經紀之間進行了一次。但該討論並沒有清楚或明確指出究竟是建議把額外款項付予經紀或慈善組織。雖然物業代理的電腦將有關款項記錄為交付經紀的款項,但亦有討論提及捐出該筆款項。不管如何,記錄顯示所涉及支付了的佣金,就只有唯一售出的物業的1%佣金。

  支付額外佣金一事在該地產代理內部並無隱瞞。就所涉及的4項物業的額外佣金一事已輸入了公司電腦。該地產代理容許經紀收取超出成交價1%的款項作為佣金,但規定必須全面披露予交易的另一方。該筆佣金不能視為經紀與其主事人(即地產代理)之間的秘密佣金。

資深大律師的意見

  資深大律師審慎評估證據及材料後,認為沒有證據支持對林先生控以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罪,也沒有足夠證據支持對林奮強夫婦控以向代理人提供利益罪,亦沒有發現任何其他罪行。

  資深大律師的結論是,沒有證據證明林先生使用了以其行政會議成員身分所取得的機密資料。至於額外佣金方面,他認為有關證據顯示,林太並沒有提供秘密佣金。他認為,令人信服的結論是,有關建議是預期在主事人完全知悉的情況下支付款項。

結語

  檢控必須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提出。除非已有可接納、實質及可靠的證據把某人交付審訊,否則便不應作出檢控。提出檢控前,必須確定案件的可證明事實具有合理機會達至定罪。而本案明顯未達到這項標準。

  我們已解釋所作的決定,讓市民對這宗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有全面和充分的了解。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